科研处
 首页  组织结构  科研动态  科研平台  科研信息  科研特色 
学术分享
 通知公告 
 学术要闻 
 学术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动态>学术分享>正文
【应急外语服务】《外语高教研究》刊发我校余江教授、王济军教授署名文章《新技术与一流外语学科建设》
2020年09月03日   《外语高教研究》

新技术与一流外语学科建设

摘要

一流外语学科建设是提升我国外语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培养一流外语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新技术可促进一流外语学科创新发展、促进一流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一流教学质量提升、促进一流科研条件与成果形成、促进一流社会服务的实施、促进一流国际交流合作的开展。新技术在一流外语学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中将起到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技术;一流外语学科;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

余江,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

王济军,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

一、引言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双一流”建设名单,共有6所高校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即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延边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一流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培养一流国际化人才以及促进文化传承、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和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保障。

尽管世界大学一流学科排名指标或标准不尽相同,但在学术语境中,世界一流学科具有组织和制度层面的核心特质,主要包括求真创新的学术品格、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灵活多样的制度结构,以及立足区域、制胜全球的战略方向(武建鑫,2019)。从业务层面看,一流学科的建设内涵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即一流的学科布局、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包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一流的科研条件与成果、一流的社会贡献和一流的国际合作。

二、新技术促进一流外语学科建设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新技术层出不穷,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引发并促进了人类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一流外语学科建设和质量提升也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一)新技术促进一流外语学科创新

新技术创新要求外语学科也加快创新的步伐,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一流外语学科需要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新学科分支的诞生、多学科的相互支撑、学研用的连接融通。国务院学位办已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13个二级学科调整为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翻译学及国别与区域研究5个学科方向,这一新变化反映了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彭青龙,2018)。

从优化学科结构和增强学科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外语学科的创新需要借助新技术来打破传统外语学科之间的壁垒。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学、教育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外语教育技术学、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等学科分支不断分化,其跨学科性是新技术助力外语学科创新和交叉发展的直接体现。跨学科融合发展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路径,一流外语学科建设应树立“大学科”理念,应推进外国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一流外语学科的建设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建立以外语学科为主体,整合相关学科资源,促进外语学科和新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重点明确、特色鲜明、层次清晰、结构协调、互为支撑的外语学科生态群体系。如,外语学科与计算机学科交叉形成计算语言学,外语学科与数据库技术交叉形成语料库语言学,外语学科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交叉形成认知语言学,外语学科与网络技术交叉形成网络语言学。

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进一步夯实学校多科性学科布局结构基础,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将计算机系拓展更名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外的做法有利于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新技术促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最根本因素。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一流学科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内外的学习和交流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移动通信的便捷服务和泛在学习的理念也突破传统交流的面对面模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交流频度。新技术的使用不仅能促进学科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能形成学科梯队的合力。

在“互联网+”时代,一流外语学科的师资不仅要在本学科的教学科研中出类拔萃,还要在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与时俱进。为此,需要对教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强化教师不断学习使用新技术和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科研的最新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学科队伍建设提供一个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基地。美国学者科勒和米什拉提出的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为新时期的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框架。目前,各种网络平台和移动APP为教师培训和专业研修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服务,为一流外语学科的师资建设提供了保障。

2018年8月,教育部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宁夏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在宁夏大学和宁夏师范学院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基地,与人工智能骨干企业或高水平师范大学联合建立实验室,创新教师培养环境,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探索培养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的教师(教育部,2018b)。

(三)新技术促进一流教学质量提升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云、网、端、平台等各种数字化设备和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机遇和保障。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 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要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教育部,2018a)。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已经开始朝着混合化、开放化、个性化和社会化方向转变。

新技术为新型在线学习资源的建设、共享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建设新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的智能化、泛在化的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将虚拟三维场景与摄像机现场拍摄的教师课程进行数字化实时合成,人物与虚拟场景能同步变化,PPT课件、音视频等课程要素可以嵌入到实际的场景中展现,突出课件结构的生动性和视觉感官的新颖性,可以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郭艳玲,2015)。

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互、作业练习和各种语料构成了大数据,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中的学习者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也构成了大数据。使用大数据技术跟踪记录并采集这些数据,加以分析,可以研究学习的一般规律、探究学习活动的轨迹、帮助教师对学生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对学习结果或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如中国高校英语写作联盟和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将2017年百万同题英文写作作为大数据来源,从学生错误修正、篇章标志语使用和话题热度3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手段、英语素养等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符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模式和新策略(刘平、李冠颖、赵霞,201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已经进化到了AIALL(人工智能辅助语言学习)。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信息化外语教学课堂,形成基于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实践的英语教学大数据,为现实学习场景下教师、学生、管理者等角色提供大数据支撑,能让教师更精准地掌握学情,教学更轻松省心,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让学习事半功倍。

(四)新技术促进一流科研条件的形成与成果产生

新技术为一流外语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的管理工具和条件手段。新技术直接与外语学科学术前沿深度融合,创生了外语学科新的研究分支和研究方向。外语语料库、机器翻译、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研究方向都是在强大的计算能力、数据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诞生的。基于大数据概括出的语言规律更加符合实际使用情况,不仅能够增强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同时也对语言学理论研究产生了促进作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外语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便利。外语语言学研究需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多学科深入互动等智能化优势,从认知角度入手,深入挖掘、探索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

(五)新技术促进一流社会服务的实施

一流学科除了有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等以外,还要做好一流的社会服务。新技术为一流外语学科的社会服务、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际传播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途径、平台和手段。

近几年来,一些高校非常重视与语言服务或语言产品研发企业合作,以新技术直接参与语言服务和语言产品研发,推动语言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语言处理产业中,利用新技术和设备对语言进行储存、复制、显示、识别和翻译等处理并研发产品或提供服务,语料库、字库、语音识别、文字处理软件和机器翻译等均为该产业的具体形态(胡开宝、王琴,2017)。

新技术助力外语学科成果的应用转化,各外语语种可以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智能语料数据库,收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真实语料进行数据挖掘和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情报服务、信息搜集、智库建设和决策咨询等。

(六)新技术促进一流国际合作的开展

一流的国际合作是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一流外语学科必须加强同国外一流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建设目标。这既是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赋予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新技术为一流外语学科提高师生的双向国际化程度,深化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以及推动专业、课程、师资“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条件。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泛在学习技术打造“跨文化在线讨论学习社区”可以为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提供技术平台。学生利用系统平台先学习国外优秀的文化知识,然后可随时和外方教师进行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交流,获得良好的异国文化学习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中西方文化素养,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石纬林、王轶,2015)。

三、天津外国语大学所做的探索实践

天津外国语大学是一所以外语学科为主体,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在新技术助力一流外语学科发展的路径上,天津外国语大学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

建立了依托外语学科、融合国别和地区研究、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舆情分析实验室,该实验室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大政治、外交、经济等事务,开展国际舆情比较分析,这是技术助力下外语学科与新闻学、传播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

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央编译局、南开大学等共建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央编译局联合打造“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基地。基地在语料库技术、智能翻译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从技术促进教学角度,学校建设了100间智慧教室,建设了一批校级慕课课程,学校一部分教师开展了基于MOOC、SPOC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多语种跨文化交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将现实和虚拟场景相结合,应用到教学课堂中,给学生“还原真实空间”的跨文化教学训练提供了表现平台。

四、结语

2019年4月2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拟建设外国语言文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609个,这个数量位居本科专业的第二位。4月9日,中国慕课大会召开,发表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宣言提出了6点重要经验和5个愿景,中国慕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用优质慕课资源补齐区域和校际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短板,践行教育新理念,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慕课学习内容、模式和方法,开辟慕课未来发展新境界。4月29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启动实施。

当我们将上述重大事件与“双一流”建设,尤其是“一流学科”建设联系在一起时,我们便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逻辑内涵:“一流学科”建设基于“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专业”建设是“双万计划”建设的重要抓手,而新技术则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新动力。因此,我们应清醒认识到:(1)外语学科建设尤其要立足专业建设。在我国,外语学科与外语专业的内涵界限远不如其他学科及其下设专业的界限清晰,有学科即专业、专业即学科的现象。(2)一流外语学科、一流外语专业建设尤其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新文科”背景下,一流外语学科的重要创新方向应该走“外语+”(从内容、形式两方面)的路径。一般来讲,外语学科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科交叉融合,是一种同质的叠加,起到互补的作用,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路径;外语学科和新技术的融合,类似于异质杂交,是一种难以凭当前做估量的路径,如果融合得当,其效果会超出想象,而彼时的外语学科定会有更多的获益。

总之,一流外语学科建设是提升我国外语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培养一流外语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新技术将为一流外语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不容忽视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郭艳玲.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外语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236-237.

[2]胡开宝,王琴.国际化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发展: 问题与路径------以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科建设为例[J].外语教学,2017(2):1-6.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Online].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a.

[4]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Online].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8/t20180815_345323.html,2018b.

[5]刘平,李冠颖,赵霞.大数据时代英语写作教学创新研究------基于2017年百万同题英语写作大数据报告 [J].中医教育,2018(6): 36-39.

[6]彭青龙.论外语学科方向变化新特点与内涵建设新思路[J].外语电化教学,2018(6):3-7.

[7]石纬林,王轶.信息技术视野下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整合及优化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5(8): 128-132.

[8]武建鑫.世界一流学科的政策指向、核心特质与建设方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9(2):27-33.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天津外国语大学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制作 | 科研处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