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简介】
王铭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核心团队成员、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教学名师、俄罗斯普希金奖章获得者、俄罗斯“友谊与合作”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全国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外文学会会长、京津冀MTI教育联盟联盟长、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义务教育俄语课标组组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俄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重要报纸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50部专著、译著和教材。先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3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成就研究
项目批准号:22AZD006
项目资助总额:35万元
本项目为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时间为2022年4月,课题主持人为王铭玉教授,成员包括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卿学民主任,我校李晶教授、冯智强教授、周和军教授、华云鹏老师、邹昊平博士以及天津工业大学陈勇老师等。此课题的核心是“历史”“成果”“机制”和“效果”,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史迹钩沉与史学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成果整理与语料建库”“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机制解读与翻译原理分析”和“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传播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研究”。
【研究意义】
1. 党建价值:党的翻译工作涉及党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活动,在加强党史研究的同时,可以在队伍建设、理论研究、实践开展等多方面为今后中共翻译事业及党建工作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2. 党史价值:丰富了党史研究的内容,将翻译活动纳入党史研究的范畴;拓展了党史研究的视角,从广域史学的角度,把党的成长史、发展史与历史文化、对外传播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全史”构建做出贡献。
3. 史学价值:实现史料的钩沉与梳理,奠定史学研究的基础,真实客观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翻译活动的历史原貌,为其相关翻译史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开展史料的分析与考察,通过对翻译活动、翻译主体、翻译内容等史料的多元考究,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翻译史内部展开多元分析,加强史学研究的深度。
4. 译学价值:促进翻译理论发展繁荣,通过梳理中国党政文献“译出”的经验,总结“译出”的规律,为当下和未来中国共产党译出活动提供借鉴,也为推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译学话语的建设与学科发展做出贡献;考察党政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剖析当前其对外翻译的制约因素,构建外译机制,为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撑;挖掘和充实新的史料,为未来中国共产党对外翻译实践、翻译传播与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基础材料和研究视角。
5. 应用价值:通过探讨如何利用翻译使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述更加融通中外,推动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政治文献外译研究可以让国际受众更好地了解我国政治领域的真实面貌,从而改变党和国家形象“他塑”的现状,通过“自塑”在译入语文化环境中构建良好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国际形象;通过对于党政文献外译内部原理和外部机制的研究,可以在宏观层面界定原作者、发起人与外译活动的关系,以及集体翻译模式之下译者与其他译者、润稿者、定稿者之间的合作过程,为党政文献外译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通讯员/孟昭阳 王若涵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